《织锦技术发展历程》讲座及利用现代科技对纺织品文物的探索

撰稿:张瑞 贾汀    2021-04-10 15:58:56

《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课程回顾 | 《织锦技术发展历程》讲座及利用现代科技对纺织品文物的探索


我馆自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依托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平台,注重《纺织品文物修复实践》、《传统工艺研究实践》等课程实践环节。2021年4月1日,在专业课《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课程中,特聘请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继胜老师以及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硕士导师王然老师为我馆师生进行古代织物的专题研讨。

此次专题研讨历时一天,包括了《织锦技术发展历程》学术讲座以及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古代织物色彩分析两大部分,反响热烈,收获丰富。

一、学术讲座 | 了解织锦技术发展历程,收获丰富

织锦一直以来是我国服饰研究中最难以透彻解析的面料,而往往现今关于古代面料的研究论述又会使初学者面对“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的窘境。此次学术讲座即以织锦工艺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国织锦工艺大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继胜老师对织锦这一古老而传统的面料在服饰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做以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突破瓶颈。

本次讲座,王继胜老师结合大量图片资料,梳理和探讨了织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技术与艺术特点,抽丝剥茧地向大家揭开了古代织物的奥秘,并通过彩绳模拟机织的方法为同学们解构织物的经纬交叠关,使大家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上,对织锦有了更全面系统的理解。

二、色彩研究 | 依托我校研究优势,拓宽纺织品研究思路

王然老师对古代服装服饰色彩、材料及印染工艺的解构与建构的研究,为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次专题研讨上王然老师提出了「色彩构成」的概念,即从对色彩的测量研究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织造者在织造时的情感表达及内心世界。在这套色彩理论体系加上科学现代的检测方法下,我馆师生对传统用色理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带来了新的启发。

我馆开设的《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课程,在始终基于文物保护实践为研究的基础上,今后也将不断借助我校的研究优势,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深度。

此次《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课程专题研讨在我馆学生们的积极提问中结束,现场氛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