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虽小结实成——记民族服饰博物馆研究生义务讲解员

撰稿:谢菲、李昕、张毓雯    2015-10-14 15:59:00

在民族服饰博物馆展厅,经常会看一群充满朝气的讲解员们。他们年轻、热情而又严谨、专业;他们绘声绘色地用声音传播历史文化;他们认真、耐心地回答观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群可爱的身影就是民族服饰博物馆研究生义务讲解员团队。

IMG_0936.jpg

讲解员在为朝阳外语小学学生讲解汉族首饰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依托高校资源与学术背景,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民族服饰博物馆的研究生们平时在课业之余参与整理、研究馆内藏品,并长期在馆内担任义务讲解员。学生义务讲解也是我馆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整理、加工和提炼的能力,用简要易懂的语言进行意境的再创造。担任讲解员的前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广泛的民族文化知识,在讲解中除了介绍服饰款式、工艺、材质等特征,同时还要结合服饰背后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及有关的轶闻趣事,以增强讲解的生动性与可听性。


此外,义务讲解的工作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热爱,并把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知识以讲解的方式传播给大众,使每一位到民族服饰博物馆参观的来宾都能切身感受到民族传统服饰的魅力,同时也增强了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力量,起到了博物馆沟通社会的纽带与桥梁作用。




民族服饰博物馆研究生讲解员感悟随笔


“缘”来就是你

        讲解员:谢菲


对民族传统服饰的爱,最早可能源于二十多年前满月时收到的一个满头小辫子的维吾尔族布娃娃。几经流转,布娃娃虽已不知去处,那份喜爱却刻在了心里,淌在血里。从儿时的布娃娃和印有56个民族的宝宝识图,到今天成为一名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的硕士生和民族服饰博物馆的讲解员,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第一次讲解完全来自于偶然,作为临时替补的我,神经绷紧,心怀忐忑,不停地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把博物馆中精美藏品准确无误介绍给大家。那天,博物馆早上一开门,我就在展厅里面一件件地看,一圈圈地练,还好下午的讲解进行很顺利。讲解的初期有开心也有内疚,起初由于我的学识不深,讲解只滞留在服饰的表面,参不透它背后的故事,于是我去图书馆借来十几本,书店买来几十本各种关于民族服饰的书籍,努力充实自己。


我热爱民族传统服饰之大美,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它的美。两年的讲解,让我有幸遇到来自不同年龄、地域、行业的观众:有充满好奇心的学童,有令人尊敬的教师,有身居高位的官员,有事业有成的商人等等。我不清楚他们来参观博物馆的最初缘由,但无论为何而来,我要做的就是让不了解民族传统服饰的人喜欢它,让喜欢民族传统服饰的人更加热爱它。

谢菲4.jpg


更多时候,讲解员不只是一个输出的角色,输入显得更为重要,自己多读多看是一方面;另外来博物馆参观的不乏才高八斗的专家和学者,听他们讲简直是一场可遇不可求的恩惠;最重要的是从师于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老师,贺老师坚信耳闻不如目见的道理,所以每个学期都在繁忙的公事中抽身带我们去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悟当地的风土人情,获得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这些都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讲解中。


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场讲解参观结束后,听到大家说:“原来民族传统服饰这么美,这么棒……。”的那一刻,那时,我的挑灯夜读,干哑的喉咙,感觉一切都值得了。从一个被维吾尔族布娃娃吸引的婴儿到民族传统服饰的讲解员,世间缘分就是如此奇妙。



探索与收获同在

讲解员:李昕


不知不觉间,我已在民族服饰博物馆度过了两年的讲解时光。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都能产生对展品和民族服饰文化的兴趣?如何将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用显浅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了我在讲解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为前来参观的北京化工大学女教师讲解民族服饰.jpg

为前来参观的北京化工大学女教师讲解民族服饰


当参观者本身从事服饰行业,或是具有一定的相关背景时,我会多向他们介绍少数民族服饰中的造型纹饰、材料工艺、配色理念,以及蕴涵在服饰中寓情于物的巧思。在带给他们更多设计灵感的同时,这种交流的方式也在不断巩固、扩充我的专业知识。而更多时候,我所需要面对的是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参观者。此时,我便会将讲解内容侧重到少数民族的特色民俗上,从地域环境、生产方式、音乐舞蹈等角度带入,并引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服饰与少数民族生活的密切联系,避免了因为陌生而造成的乏味感。同时,我还会根据展品特性进行一些相关信息的拓展,讲解的过程也成为了我与参观者分享考察见闻和研究成果的平台。


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探索的过程。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研究的进展,我总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内容。不同的观众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既是对我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也一再加深了我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热爱。

配合北服创新园开展开学季参观活动的讲解.jpg


讲解员是博物馆与参观者沟通的桥梁,生硬空乏的背诵会让展品黯然失色,只有生动激情的解说,才能让参观者感到不虚此行。在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将知识学以致用,也为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献上了一己绵薄之力。得益于在博物馆的讲解经历,我还收获了许多朋友和机会。许多参观者,因为喜欢我的讲解风格,与我结下了友谊;因为有了这份历练,我在云南民族博物馆进行交流时,还意外获得了参与昆明航空示范组制服设计的机会。


最大的难题,最终幻化成最为深刻的心得,也带给我颇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