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教授常沙娜来校主讲 “中国敦煌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撰稿:高丹丹    2013-10-18 10:41:00

10月16日下午,我校特聘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当代工艺美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先生以“中国敦煌佛教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敦煌历代服饰图案、敦煌装饰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在艺术楼二层报告厅为北服师生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校长刘元风、副校长贾荣林对常沙娜先生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  

   常沙娜先生从“敦煌历代服饰图案”讲起,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大量精美的洞窟及临摹壁画图片,将自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窟彩塑、壁画的服饰图案逐一进行详细分析,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了近十个世纪政治、经济、文学、宗教、地理、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对敦煌服饰的深远影响,该研究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常先生还以自己半个多世纪来的设计经历与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析了敦煌装饰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常先生就开始将敦煌元素创新运用到景泰蓝工艺品、丝绸饰品设计中。1955年北京首都剧场大厅天顶装饰设计,1958年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接待厅、南门过厅天花顶装饰,人民大会堂外立面门楣、须弥座浮雕装饰设计,北京民族文化宫大门装饰的设计风格也均来源于敦煌洞窟藻井、平棋、人字披及壁画图案装饰。1997年香港回归时,常先生主持设计了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的紫荆花纪念雕塑,含苞待放的花型是从敦煌唐代壁画中汲取灵感,花座更是采用了敦煌壁画和雕塑中的莲座装饰形式,呈现出民族与现代融合的艺术效果。

   常先生说:“敦煌艺术本身就是一部经过十几个世纪代代相传得来的丰富史料。除了佛教内容,它还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生产用具、服饰、图案、乐器、舞蹈、动物、风俗习惯、山川城镇等各方面的专门性研究资料。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来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只有不断重视和学习民族的文化遗产,才能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发展;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的文化,才能创新;只有承前才能启后,这是民族的文脉,也是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近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中,常先生带着对敦煌艺术真挚的热情和激情,归纳了敦煌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图案的特征,并以身为教生动地诠释了如何将敦煌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在临近结束时,常先生说:“莫高窟的艺术家们并没有留下任何名字,他们默默无闻、认真地从事艺术劳动,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树立了榜样,深切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在艺术创作上的智慧和力量。爸爸曾经写信对我说:‘沙娜,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也是应该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时候了。’回顾我这辈子做出的成果,图案教学也好,设计也好,都和敦煌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我觉得自己多年来有意无意都在作品中渗透着‘敦煌的东西’,即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文脉和元素。有了它,我们创新也好,搞任何设计也好,才真正是我们中国民族的艺术。”

   常沙娜是国内外知名的敦煌艺术专家和艺术设计专家,又是当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她自1943年与全家迁居甘肃省敦煌莫高窟,1945年起随其父——著名画家常书鸿先生系统学习、临摹莫高窟各历史时期壁画。迄今近七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莫高窟石窟的保护、壁画研究、敦煌文化弘扬工作,在敦煌壁画临摹及敦煌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她从事教学工作五十年,培养了一批中国艺术设计的中坚力量,作为专家和学者,以重要的设计创作和专著获得了很高声誉。